隐性歧视

健身教练一句不经意的话,暴露了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说得严重一些,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隐性歧视。

2013 年 11 月 18 日

杀光所有中国人

这次 Jimmy Kimmel 事件是中国裔群体长期以来是实际上的隐形人的最好的证据 – 也许编辑在写“杀光所有中国人"的脚本和做最后剪辑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这是侮辱和歧视,因为长期以来,在美国媒体民众中种族问题的划分里根本不包含亚裔。庞大的亚裔人口,对他们来说,聪明得可怕却又软弱得像绵羊,只是一个看不见的,抽象的符号,像个软皮球一样,随便捏捏,一点反应都没有。

2013 年 10 月 29 日

背着书包上学堂

有程序员朋友现在看似枯燥、乏味、劳累和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实带来的是内心的富足。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点一滴的积累,知道这是唯一的向前通道,总有向前的动力,无论步伐是小是大,都有收获的成就感。

于是乎我也很羡慕,想找回在念硕士研究生时的满足感。彼时,白天上课开项目会,夜晚挑灯写作业做项目。日子过的苦不堪言,但由于有执念支撑,和一群伙伴的陪伴,竟成了最值得怀念的时光。能否像以前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堂,简简单单,就找到了前进的通路?

2013 年 9 月 7 日

合理伤害权的寻租

一本黑暗的书,如同其毫无光泽的黑色封面,历史的惯性吸尽了所有光华。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借古讽今是唯一的表达渠道,这本书不偏不倚正中把心。正如历史上每个朝代一样。

人们贿赂,有时候并不是想得到好处,而是害怕他们利用一些本该让位于事实和道德的模糊地带,开动国家机器伤害自己。掌握将领门功勋罪过的兵部小役,敲诈勒索犯人普通人的狱卒,无端让人倾家荡产的“破家县令”,利用“贼开花”敲诈无权无势的富裕人家的官府,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跃然纸上。

说白了,国家机器就是黑手党,伸手要保护费,保证不伤害领地的人。

吴思《潜规则》读书笔记之一。

2013 年 5 月 30 日

Google 的急功近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Google 也没有作恶,Google 在其它的项目上也非常有远见,但这一次 Google 的不成熟和急功近利却真真实实暴露了出来,损害的是自己长久建立起来的高大形象。

2013 年 3 月 21 日

铁道部门口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非黑即白,容不得灰色,尽管大地上灰霾遍地;我们这个国家,无论在文革还是现代,从来都没有将个体当真正的人看,不过是大机器的一颗可以随时替换的小螺丝罢了。我们不存在对人,特别是对陌生人和对所有个体的人文关怀。出了家这个单位,似乎一切不合理的都顺理成章,没有尊严,宽容和仁慈的容身之处。

在中国,没有人,只有中国人。

2013 年 3 月 11 日

多维的五感设计

媒介即信息。媒介同时又是感件,直接作用于感觉。它们像空气一样,不断给与我们力量。要在设计中努力脱离由设计对象和设计任务所带来的思维局限,将设计从一维延伸到多维去,尽可能调动起人的所有感官来接受这些信息,共同造就设计需要达到的体验。

信息和人的关系,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信息,而是我们能够多深入地理解信息。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之二。

2012 年 11 月 12 日

重定义信息过载

日常用品简单,却是千百年来设计去其糟粕后留下的精华中的精华。

设计并不是总要顺着人的自然思维走,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种体验的平衡,需要方方面面的细致考虑。

人的自然感官在现代科技的层层包裹下渐渐被遗忘,体验逐渐变得单一。原研哉的五官的觉醒一章,传递的就是一种质朴的回归理念,试图充分利用人生来的所有感官来传达信息,来创造体验。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之一。

2012 年 11 月 9 日

凄凄惨惨戚戚

看着别人的欢笑和伤痛,其实也是自顾怜惜的倒影而已。

2012 年 10 月 30 日

网易的市井小看客心态

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庞大,人们常年来接受信息内容单一,普遍缺乏判断力,从众和集体心理依然是主流的国家,真相是从来不存在的。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国,却对国外怀有无限美好的想象,说起来头头是道;许多人从没当过领导,却能一竿子将所有的官员打死;许多人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某国历史一无所知,却在讲起国际关系是义愤填膺说阴谋已经过时了,光明必将战胜一切;许多人从未接受过基本的科学素养训练,却总能自以为是地以大众理论对专家的说法嗤之以鼻;许多人从未学过医当过医生体会过医生的疾苦,却在位弑医案拍手叫好。

他们的真相,多半只是网上被精心裁减过的信息,或者道听途说,添油加醋后完全变味的风言风语。他们还都忘了,自己只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

2012 年 4 月 6 日

坐立不安

想当初我 2005 年刚开始博客的时候,无忧无虑,还有闲情逸致写写读书笔记,矫情地对某些鸡毛蒜皮发表评论,嗟叹生命之珍贵生活之美好,现在就徒有焦虑和烦恼了。如果给我的人生画一条线,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跌在了谷底。

2012 年 2 月 14 日

本命年开端

虽然提醒我要开始身体保健了,但我憧憬的依然是无拘无束肆意妄为的生活,而不是成天担心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畏畏缩缩,谨小慎微。然而朋友一句话说的好,身体终究是自己的,挥霍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依然矛盾着。

2012 年 2 月 9 日

全中国的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政府官员的“理性无知”,又何其未曾出现在广大民众中?在大多数事件上,民众不也是“理性无知”吗?获得真实信息的代价和成本太高,反正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看客心态,为了一件事情付出那么多值得嘛,我宁愿相信微博140字的谣言,津津乐道地转发“至于你信不信随你便”,也不愿认认真真看完一篇中立的新闻报道,做一下自我解读。

民众的理性无知也体现在另一个方面。这个情境里,多数人,特别是常上网的人,看似知识储备丰厚,其实往往也是选择性过滤,对另外的声音“视而不见”。他们愿意自我保持一种无知状态:这种无知的状态,可以满足他们对意识形态的偏执,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对于另外一些媒体人,无知可以带来商业利益。

2011 年 9 月 11 日

为何彷徨,为何沮丧?

本来实习挣了小钱,度过了愉快的暑假,今天却沮丧了一个晚上。 终于体会到了 peer pressure 和 peer jealousy 的含义。 长大了吗?也许还是个小孩子吧。 任性地泡在电脑前,不想干任何事, 任性地找人聊天,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很烦。 我还是没法隐藏自己,装作城府很深的样子,也难怪到了美国之后,再做心理测试, 心里年龄居然减少了15岁。

2011 年 9 月 2 日

感谢有你

从在 facebook 上发状态想念 A2,到今早飞机从 LGA 起飞的那一丝留恋,也不过一周的时间。从担忧萦绕脑海,到回忆映满眼帘,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一想到要和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人,说再见,竟觉得分外不舍。

2011 年 8 月 27 日

设计师是企业金字塔的底层人员?

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的工作基本上是前端设计,一项我知道却还不是特别熟练,没有机会实战的领域。我更多地是负责外观和样式 (look and feel),但也仅限于此。我感觉我更像“开发者”一样被对待,而不是“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个高尚而飘渺的头衔。我能肯定的是,我的实习经历让我对自身的技术方面的技能更加自信,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系列问题:什么因素造就一个合格的交互设计师?什么样的公司能培育好的设计师?导师今天和我说,设计师常常是企业金字塔的底层人员,我很沮丧,这是真的吗?我能做出任何改变吗?

2011 年 7 月 27 日

不及格的长沙交通

对长沙交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乱。这乱当然有很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因为长沙城的大部分司机和不少行人素质都很低下。但抛开交通参与者自身的不足,长沙城区交通设施和规划的一些硬伤也客观上添了许多乱。

2011 年 6 月 13 日

夏日的矫情与热情

还有三个月,就开始如此阴暗,未免太悲凉。没找到实习前自己忧心忡忡,找到了之后却开始挑三拣四,羡慕别人,想着“即使薪水低也让我在说英语的环境吧”。这就是可怜的人性吧。

不应该是这样的。

2011 年 6 月 13 日

驳《中国式的宽容 - 中国是全球唯一宣布此次核危机对本国“没有影响”的国家》

最近人人网上出了一篇看似有理的文章,还被很多人分享呢。但实际上,这篇文章通篇胡言乱语,混乱不堪。比起这篇文章无脑的作者来说,我觉得是喜欢瞎起哄的中国人以及毫无威信可言的政府比较可怜。辐射固然可怕,和谐也是众人皆唾的制度,但一篇这样空洞无物的文章居然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和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可见中国能客观看事的人真的不多了,这个政府的任何说辞也真的没有公信力了。

政府的做法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科学和政治。科学上,日本的核辐射对中国确实是没有问题的。政治上,是有待商榷的,政治并不是有一说一的一个事情。我这篇小驳斥不讨论TG的政治手腕,因为我等P民实在是没法讨论。只是就科学和逻辑上而言,看看这篇文章有多么荒谬。

2011 年 4 月 11 日

就日本地震写点什么

虽然我学过一点日语,很喜欢日语,还是个日音饭,电脑里成天 ayishiteru 的,但这次地震我真说不出什么保佑日本为日本祈福的话。有些网易的网民还说想捐钱,我听着特别别扭。自己都活不好,还捐钱?有些话不是随便开口就能说的,要说到就要做到。我在Facebook的状态是:I admire Japanese people. 我对日本一直抱着敬佩的心态,他们的社会凝聚力,科技产业,动漫产业,以及最重要的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心态,仅此而已。

2011 年 3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