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自然派哲学家

2006 年 5 月 20 日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函授式的哲学课程真是让人感叹时光缓慢。漫长的等待后,苏菲只接受到了三个很“蠢”的问题。万物由基本物质组成吗?水能变成酒吗?泥土和水怎么变成活生生的青蛙?初看确实很蠢。思考了整个晚上,苏菲终于在第二天拿到了教材。    每个哲学家都有他自己的领域,没有任何人企图探讨所有问题。这或许也是一种选择的哲学,从来不会有真正的全才,贪多必平庸。    最初的希腊哲学家也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如上篇所说,他们关注的是自然的循环往复。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宣称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一个“奇点”产生,在奇点前,没有物质、空间,甚至时间。所以连“奇点前”这种说法恐怕都不成立。这可能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古希腊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他们认为有一种东西一定是一直存在的,万物皆由此衍生,然后回归于此。他们观察到自然变化,想寻找隐含的法则,就这样,哲学渐渐脱离了宗教范畴。    希腊在小亚细亚有一块殖民地,叫“米雷特斯”。这是哲学史上不得不提的地方。“泰利斯”在此出生,他测量过金字塔高度,预测过日蚀时间,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安纳克希曼德”也住在米雷斯特。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和“无限定者”中生生灭灭的世界一样。要解释这个概念并不容易,但是明显,他认为世界由无数元素构成。    公元前500年,帕梅尼德斯提出了个新的理论,万物一直存在,没有任何事物来自虚无,更重要的一点是,世界没有真正的变化。同时代的赫拉特里克斯认为,所有事物一直在变化,我们不可能跨过同一条河流。这两种看似正好相反的结论,由恩陪窦克利斯得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们的认识差异源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就是世间只有一种物质。他提出了世间4种基本元素:土、气、火、水。我不禁感叹:这与中国古代五行太相似了!    以上的种种结论,无论哪个都没有错。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判定,会发现这些结论是如此具有智慧性。如此多的内容,得好好理清思绪。    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